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——读六六《心术》有感
宜昌第五人民医院 苏莎莎
看《心术》电视剧也在几年前,现每每想起该院院长的讲话,心中就有莫名的触动“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,生命就是我们所承载的天降大任,当你选择读医科的刹那,你就要明白你所踏上的是怎样的一个征途……”再次拜读《心术》这本书,一是因为个人的职业使然,《心术》写的是医院发生的事,还原的是中国式的医患关系,因此触动了我的神经;二是因为个人对《心术》电视剧的喜欢。
读罢全书后,我对六六在题记中“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:信、望、爱,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,就是医院”这段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。
信、望、爱三字取自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,原本说人的信心、希望和爱心的源头是上帝,作者给这三字赋予了新的含义,即信任、希望和大爱,而在我看来,这其中的信字更有信念的成份。
信念二字,耳熟能详,与之有关的励志名言不可谓不多,不可谓不铿锵有力。罗曼.罗兰说过“最可怕的敌人,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”,泰戈尔说过:“信念是鸟,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,感觉到了光明,唱出了歌。”丁玲说过“人,只要有一种信念,有所追求,什么艰苦都能忍受,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。”时下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“五个标准”首当其冲的就是“信念坚定”。而《心术》这部小说中,神经外科主任更是推崇“信念”二字,诸如“有些人当了几年学生就不愿意做了,我恭喜他们,他们还来得及转行。有一些人当了几年医生不愿意干了,我祝福他们,不干医生,干医药代表也很好,收入比医生高得多。但我更珍惜我们留下的这个团队,珍惜你们。有些人天资可能比你们好,可他们没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,因为他们差了那一点点东西。一个优秀的医生,是有着信念的人,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,才会在我们这行经历各种打击磨难而无怨无悔。”又如,“信念这个东西,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。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,三年硕士,二年博士,当你选择医科的那一刹那,你就要明白你所踏上的是怎样一个征途。”这其中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,人是需要一种信念的,在医学这条道路上,我们可能会比其他行业面对更多来自外部的诱惑、自我的否定、他人的怀疑,因此医护人员更应具备坚定的能力,坚持的决心和坚守的力量。唯其如此,从医者才会迸发奋斗的动力、拼搏的信心、创造的力量,才会活得坦荡,活得洒脱,活得踏实,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。
与医生的信念呈相关关系的,便是希望。医院是死亡和希望的集合地,当患者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时,医务人员无疑便成了他们的希望之光。书中刘晨曦大夫说:“我们在用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”。霍思邈说:“医院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穿白大褂的大夫们,也不是那些先进设备,我到了重症监护室,看见那些濒临死亡的人躺在床上,浑身插满了管子,重症监护室里非常安静,但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了那些人对生命的坚持,那种不放弃那种决不放弃!那就是——希望!”很多时候,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救死,还是扶伤,一种给予患者力量的扶伤。临床上不乏有因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而治愈的重病成功案例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。因此,作为一名从医者,他呈现在患者面前的,应该是一个积极、乐观,阳光的正面形象,而不应是一个邋遢、颓废、消极的负面形象。不抛弃、不放弃,给予病患家属强大的信心和力量,这应该成为每名医护人员热爱工作、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。
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”本是句佛家禅语,却在小说中的大师兄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。这个被组员评价为“这是我们组惟一一个有哥白尼一般热忱的执着要做医生的人,此人过后,天下再无仁医”的大师兄刘晨曦,有着数一数二的医疗技术和崇高的精神境界。他挽救过无数病患垂危的生命,却医者不能自医。女儿南南因等不到肾源死期将至时,恰逢一脑外伤小男孩去世,他只需稍微跨越一点道德边线就可挽救女儿的生命,然而他却坚持选择尊重,选择继续等待合适的肾源。所幸,爱的传递终究得到了善的回应,南南最终机缘巧合还是等到了合适的肾源。无疑,这是一份爱的回应,也是一次希望的折返。
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纪实小说,一部具有激励作用的生活写真。信、望、爱三字贯穿《心术》全文,它拎起善念的一端,传达了爱与温暖,但愿这份爱与温暖能否修复医患之间的旧痕,让荒芜的心开出繁花一片,彼此托付、彼此信任,彼此温暖。
4